029-88894724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主营项目
合作客户
新闻资讯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营项目
从测算图书的利润来揭示出版业的死亡螺旋
发布时间:2024-08-04 01:53:41  来源:乐鱼体育网页版登录   
浏览次数: 1 次

  记得前些年见过好几篇不负责任的报道,说出版是暴利行业。这些报道不是不懂出版业务而信口雌黄,就为了博取眼球而睁眼瞎说。其实作为从业者,我们也希望出版是暴利行业,连做梦都想,但可惜还真不是。

  当然要用那些政策和专卖图书说事,那确实没话说。以教材为例,全国多少学生,每年两个学期,那要用多少教材。且这类图书是专卖的、定量印制的,不会如市场书一般因滞销风险而产生大量的库存。还有字典,大家上学时候,老师都会指定用XX字典、XX汉语词典对不?这也是指定、专卖图书,也没可比性。当走市场的大众图书折扣被迫降到三四折还没人要的时候,这些专卖图书的发货折扣还能硬杠在六七折往上的高水平。且卖方很难降价,你爱买不买,全国独一份。

  如果扣除这些特殊非市场属性的图书,那一般市场图书的盈利水平则是十分低下的(特价、低价图书是另外一个套路。压低成本,薄利多销,销售、资金高周转。这个套路绝大部分常规市场书不可能做到的)。许多图书品种是做一种亏一种,不做可惜,做了后悔。虽然出版以在二十年前曾有过高光、高盈利的时代,但昨日之事不可留,今日之事多烦忧。时至今日,出版已彻底沦为穷行业、边缘职业。一切用数据说话,下面就来算一算账。

  首先估算人力成本。之前有个薪资报告说行业50%的人年薪是7.99万元,因为还有收入高的,我们就按人均年薪12万进行测算。但其实在一个员工年薪12万的背后,企业还要支出社保、福利、设备、办公等成本,年人均20万的成本总有的。以编辑和其他岗位人力比1:3(出版机构除了编辑还要有发行、行政、后勤、营销、管理等岗位对吧?),编辑年均做12本书为基数测算。也就是12本书对应的人力成本是80万元。

  其次估算一本图书的制作成本账。以图书平均首印5000册,16开,15个印张,黑白印刷,20万字为数据基础。制作成本中包含审校成本,三审三校,一本书千字审校费用算30不多吧?这就是6千元。然后排版按一页12计算,15印张240页,是2880元,按3千元计算。封面设计从五百到五千的都有,那就折中按2千元计价。作者版税8%总要给的吧,那一本书再加4元。印刷加纸张费用平均6-10元(这两年纸张涨价不少),折中按8元一本算,那印制费用就要4万元。其他的还有塑封、包装、运输费用,每本书按1.5元计算,那就是7500元。最终一本常规书的制作成本就是7.85万元。这是最普通的图书,没有彩印没有太多工艺费用(如果引进外版图书还要加上翻译费用)。

  再次估算一下图书的码洋及回款。按一个编辑年均做12本书,平均定价50元,首印5000册。然后再算有三分之一图书可以重印(现在来说,难度不小),每印次3000册。那一个编辑一年造货码洋360万元。看起来也不少是吧,那我们就一点一点扣减看看还能剩多少。

  首先大众图书平均发货折扣按40%估算(发货折扣虽然在40-50%,但渠道要返点的),那实洋就是144万。再按平均退货率30%计算,那销售实洋为100.8万。但行业死账呆账多呀,再打个9折不过分吧(这还不算迎来送往的交际成本)?那实际回款只有90.72万元。就这点货款,从发货到全部回收,平均周期也要在1年甚至更长(实体书店两三年都不一定可以结算清账)。

  以上这一些数据都是以行业中上的平均数据为基准。一个编辑年均创造销售回款90.72万元。但之前的成本累加是多少?人力成本80万,图书制作成本,新书94.2万元,重印图书12.6万元,年人均摊下来成本要186.8万元。扣减回款后一个编辑编辑年均净亏96.08万元。

  这就是占出版行业很大比例的图书及出版机构盈利情况。当然之所以还有这么多出版社和出版企业存在、还在继续经营是因为企业还有别的收入。以出版社为例,除了做市场书以外还会有资助自费出版图书,这就减少了成本投入,弥补了收益。很多出版社还有不菲的房租收入、政府项目收入。而民营出版公司,相对的人力资源效率更高;首印量、重印率(有的出版企业重印比例尚可,这块也相对成本低,收入多一些。)、销量、回款更好一些;还能在版权IP上开发版权输出,影视、数字、游戏等版权销售(但民营出版公司有书号的成本支出,也是不菲的开支)。这些其他利润点对于市场图书的亏损,可以拉平一些亏损。如果品种比例合适,甚至还可以达到总体持平或者微利的状态。但终究是占很大比例的市场图书是净亏项目,在这种商业模式下,行业只能是走向死亡。

  这只是纯成本核算。如果考虑到销售周转率,率,那平均盈利水平还要低许多。以常规大众渠道为例,实体书店从发货到回款平均周期已经在6-12个月以上,就这样还是实销实结(基本都是赊销,全部货款几年不一定能结算清),所以很多企业销售周转率一年也不一定能到一次。而且就是发出去的货,渠道商也不是全额结算。平均每个渠道商都会根据彼此合作规模等因素,押货款数万甚至数百万元。一个是因为图书是赊销制,有账期。另外则是为了避免未来退货退冒了,总要留一些余账垫底。所以出版行业总体的率极低,而呆死账率则较高。

  我们还可以用上述的数据来反推一本书的盈利线本书,每本书摊人力成本就要6.7万元左右,每种书的固定成本(编辑、排版、设计等)再要1.1万元。然后按版税、印刷及物流等其他变动成本,每本书核算下约11.5元左右的成本。以此反推,当印量达到约四五万册以上才能线万册对于当下的图书市场来说已经是超级畅销书了(还未核算民营公司的书号成本,如是引进版图书还有翻译成本)。这种产品可遇不可求,一般的出版机构总产品中有10%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已经难得了(当然那几个上市的民营出版公司另说,要做不到也不会上市)。

  如果想盈利就要降低人力成本、降作成本、降低渠道成本(减少退货率、呆死账),提高单品销量、单品印量(每印次印量越大,册均成本越低)、提高折扣、提高定价。但在图书整体市场萎缩、销售疲软,严重内卷的环境下,降低南降,提高更不可能。所以出版行业已经走入一种死亡螺旋的恶性循环中。

  这就是做市场书的出版机构的真实现状,试问出版行业何来暴利一说?当然在常规市场之外有许多非常规的操作,如前文说过的教材教辅、政策性读物、专卖的工具书、自费出版图书,还有政策项目、版权IP销售、特价书等等收入渠道。这些特殊类别的图书产品,另外的收入来源,让大部分出版机构得以苟延残喘,勉强维持在一个不生不死但逐渐衰弱的过程中。但如果一个行业,其市场主流的占比较大的产品难以达到基本的盈利平衡,难以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那何来生存与发展?其最终必然被市场所淘汰,彻底走向消亡。

上一篇:【48812】出版业暴利惊人

下一篇:无锡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相关推荐
越看越喜爱的挂历规划堪比艺术品!气氛感比日历强太多! 越看越喜爱的挂历规划堪比艺术品!气氛感比日历强太多!
2024年最新挂历送给大家的礼物!触摸一下美得让人窒息 2024年最新挂历送给大家的礼物!触摸一下美得让人窒息
车上被贴“罚单”近看竟是广告 车上被贴“罚单”近看竟是广告
中秋来临 五仁月饼仍是市场主流 中秋来临 五仁月饼仍是市场主流
Copyright © 乐鱼体育网页版登录 陕ICP备150045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