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日历》、《红楼梦日历》、《传家日历》、《每日读诗日历》、《月相日历》今年,在网上热销的2017年文化创意日历品种多达几十种,有的像一本厚厚的书,需要一页一页地翻,在指尖的滑动中感受岁月的流逝。有的是日抛型,在日历由胖变瘦的变化中体会时间的紧迫。还有异型的月相历,用月相的变化,提醒每天忙着“柴米油盐”的人们,别忘了抬头看看阴晴圆缺的月亮。
今年,一本叫做《传家日历》的日历特别火,被称为日历界的“网红”。它不仅有日历功能,还将中国24节气、老手艺、老工艺、各种传统节日、养生之道,通过380多张原创手绘插画的方式反映出来,充满了浓浓的中国风。创作团队说,这本日历的每一页都是由出品方根据《传家日历》每一天的内容,投入30人、300多天的时间创作出来的,为大家演绎每天不重样的传家生活。
售价88元的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珍藏版的2017年日历,也是文创日历里的新兵。里面收集了《牡丹亭》的精美剧照,其中穿插点缀了导演、演员和摄影师的手记,成为很多粉丝争相收藏的一本日历。
《每日读诗日历》,每天一首从汉魏到清的数百首古诗词中精选。诗词的出处、文中背景、文化艺术内涵都加以注释,成为父母送给孩子首选的新年礼物。
除了文化创意日历外,制作DIY日历的人也慢慢变得多。北青报记者登录淘宝网,可以为顾客定制日历的店多达100页。
徐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定制日历就是看中它的独一无二。徐先生爱好摄影,冬天爱养各种鸣虫。今年,他把自己家里养的蝈蝈、蛐蛐、油葫芦都拍了一遍,制作成了5本台历。虽然制作费就花了1700多元,可他仍然乐此不疲,“元旦,送给亲戚、同事,多有品位,我自己拍的。”
北京图书大厦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文创日历近几年来特别走红,北京图书大厦从八九月份开始销售《故宫日历》。日历每月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金鸡献瑞”、“百鸟朝凤”、“珍禽翠羽”等吉言令人眼前一亮。
目前,中华书局出版的定价88元《红楼梦日历》、定价68元《汉字之美日历》、定价68元《古都之美日历》都各销售出了百余册。
说起挂历、台历、日历,在我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了。最火的时候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80 年代以前,挂历仅供少数人使用,80年代开始,成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日用品、必需品。
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印刷量少,在北京家庭能有一本挂历是一件特别有面子的事。因为少,挂历成了人们送礼的首选。
随着挂历、年历、台历的普及,渐渐这个过年的必需品开始泛滥。单位用公款大批购买贺卡、年历、台历送礼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少南方的印刷厂,每到一年的下半年,各种订单纷至沓来。有时成本不过20元左右的挂历,标价却在200元以上。采购中大量的回扣,已是公开的秘密。
2013年末,中央纪委发布的一则通知,让公款购置日历、年历成为历史。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令行禁止,2014年,全国挂历、日历市场陷入低迷。有新闻媒体报道,从2013年中央纪委下发“挂历禁令”后,挂历、台历的销量就一路下滑,有些挂历、台历的生产厂商因为严重亏损,开始倒闭。
2015年,没有了免费的日历、台历,很多人开始怀念起它们,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求台历的帖子。同年,文化创意日历开始热卖,《故宫日历2015年(精)》在北京实体书店销售火爆,故宫网上书店故宫淘宝一度卖断货。
2016年,更多的文化创意日历加入销售大军,日历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送礼佳品。
凤凰文化讯 2016年12月21日,时值第四个“韩美林日”。第四届“韩美林艺术讲坛”紧随开幕式之后举行。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全程主持,著名作家冯骥才、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著名收藏家...
12月26日晚间,万家文化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公司第一大股东万好万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家集团”)将其持有的1.85亿股公司股份转让给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薇传媒”),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9.135%。转让价为30.599亿元。 转让完成...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高政27日在北京指出,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后迎来重大利好。 由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16中国网...
台海网12月2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文/图)昨日,“迎新年邵文化书法展”在宝荣通美术馆开幕。书法展展出了邵文化先生近几年创作的80多幅作品,有隶书、草书、篆书三种字体。展出将持续至1月4日。 今年62岁的邵文化先生从孩提时便开始有效学习书法,常年笔耕不辍。他认为,学...
传承曾子思想,弘扬孝道文化。近日,“传统中国”文化论坛暨第二届两岸“曾子文化”国际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和曾氏宗亲代表就曾子思想和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此次文化论坛上,一对热心推广中国传统...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闽ICP备07001623号福建省通信管理局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作者与本网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网,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