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起步,您家中的旧挂历会如何正确地处理?1月8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的盲人学生们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价格比普通纸昂贵的盲文纸,上课时只得用报纸记笔记,可是报纸易潮湿,“字迹”很快就模糊了。据了解,旧挂历是盲文纸的最好替代品。本报发出倡议:请将您的旧挂历捐给他们吧!
“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里,那些视力障碍学生们与我们一样,有着求知的渴望。他们盼望能在求知的路上,获得您的帮助。”近日,一篇为盲人学生征集旧挂历的帖子在岛城的各大论坛开始出现。
1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明霞路34号的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的叶老师和记者说,这些帖子都是一些好心人代为转发的。“我们的学生都盼着好心人呢!”叶老师说,培训中心里有不少是视力残疾的学生,每天的学习中,都要用盲文笔,将内容“刺”在一张纸上。这种笔记,学生会反复用手“阅读”,靠的就是凸起的部分,因此对纸的要求就会比较高。说着,叶老师领着记者走进一个班级里。记者看到,屋里坐着15个学生,年龄大小不一,桌子上堆着书本,大多数学生桌子上还堆着一摞报纸。
叶老师说,这些报纸就是学生们的“笔记本”。“他们就用手触摸凸起的这一面,复习上面的内容。”叶老师说,时间久了、空气比较潮湿,都可能会导致字迹消失。为了应对这一缺点,学生们将四五张报纸合在一起用。
采访中,一名男学生从自己桌子洞里拿出一大摞花花绿绿的广告单页。叶老师和记者说,这些纸是不久前好心人捐助的,这种纸片的硬度比报纸大很多,大多数学生都不舍得用。这名男学生就是打算收起来留着以后使用。
今年35岁的赵芹是盲人按摩班二年级的学生,先天性弱视。在她的一个大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出,每个字的直径大小足有10厘米,即便是这样,她还得离得非常近才能看清楚,正是因为这个,她不得不学习使用盲文。赵芹说,她现在是独身一人,每月仅靠500元左右的低保金维持生计,如果用盲文纸的话,经济上根本没办法承受。
记者从培训中心里了解到,通常标准的盲文纸较一般的A4纸略大,每张在0.2元左右,每张纸可写100到300个盲文,每天用纸从几页到三四十页不等。因此盲文纸的消耗,对于一些不宽裕的盲人学生家庭来说,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本报在此也发出倡议:让我们行动起来,捐出自己家的旧挂历,一起来帮助这些需要关爱的盲人学生!
除了挂历之外,学生们还能够正常的使用台历、广告宣传册、宣传单页以及各种铜版纸的杂志等。如果您有这么多东西,能联系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也可以拨打本报电线由本报转交给那些需要的盲人学生。捐赠地址为青岛市残疾人培训中心(青岛市明霞路34号),联系人:叶老师,联系电线。文/
记者在教室外转了转,听见盲人按摩班一年级的学生们正在和老师交流期末考试的情况。“你们可要好好复习 ,考试的目的是让大家复习学习的知识,不是拿成绩。将来你们参加了工作,不能只能治头疼,人家肚子疼也要有办法才行 !”老师一番话说得学生们开怀大笑 。如果仅仅站在教室外面听,谁也想不到里面乐观的学生大多患有视力残疾。
叶老师和记者说,这些学生年纪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40岁,他们大多数已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来到这里的目的是学一手技术,将来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因此,“他们比普通学生刻苦,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就在记者正常采访时,虽然说已经下课,但是除了和记者交谈的学生,其他学生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静地用手摸起了书本,继续学习。
这些学生们很懂得感恩,有学生找到老师,想写下一些祝福、感谢的线日下午,记者拿着那些老师们制作成书签模样的纸片,上面用盲文写了字,老师进行了翻译。“好人一生平安”、“新年快乐”、“谢谢好心人”,是提及最多的。
在很多困难面前,我们普通人可能无能无力。但这些学生不同,只要你我的举手之劳,就能助他们一臂之力,他们的未来可能因此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