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地处晋江、闽江流域上游,生态良好,境内溪流密布,全县溪流总长度495公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9条,占全县面积的95%以上,年向下游输送25亿立方米优质水源,是海峡西岸一道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2014年9月,德化县开始实行“河长制”,副县长苏锡培成为县级河长,在他看来,“推行河湖长制任重道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必须长时间坚持的民生大事,才能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多年来,苏锡培在扎实推进晋江流域德化段和闽江流域德化段的治理与管护这笔“大生意”中,既善于照顾老百姓的“小算盘”,又不忘“生态大帐”,不断的提高河库水质与景观效应,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完成一项又一项“大任务”。
“东固水库那又给咱们出难题了。”德化县河长办主任张金演接到电话,伸展的眉头又绷紧了。
“还是那些网箱?”正在批阅河长制材料的苏锡培急忙问道。身为德化县政府副县长及浐溪流域下游段河长,这些年他深感担子越来越重,守水有责,守水更要尽责。
“上次定的清理时限就快到了吧。”苏锡培的目光移到桌面的日历本上。他记得去年年底到东固水库调研,发现养殖网箱密密麻麻铺满整个库面,由于过度投料和不科学养殖,水体污染严重,大老远的就闻到一股鱼腥味。
“走,看看去。”苏锡培坐不住了,他抓起没批阅完的文件材料就大步跨出门去。
东固水库,位于德化县水口镇。这几年德化县搞“大城关”建设,大部分人口都集中于此,县城里繁荣景象日显,而在乡村开展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慢慢的升高,旅游业随之蒸蒸日上,人们开始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越是这样,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担子便越重。苏锡培对此不敢掉以轻心、稍有懈怠。
东固水库的网箱养殖问题,其实已困扰苏锡培大半年了。担任河长以来,苏锡培多次现场摸排,掌握了河流整治第一手资料,其中最棘手的就是养殖污染问题:一方面,由于过度密集的网箱养殖造成水体污染,2017年东固水库水质监测出现五次不达标,水质最差时为IV类;另一方面,许多农民以此为生,整顿了网箱,农民生计又要如何保障?这都必须细细思量,反复推敲。
一开始,苏锡培与有关部门及养殖户代表商议,决定根据县情给予渔民适当补偿,让他们自行出售所养的鱼并清理网箱。随着时限逼近,渔民们却并未采取清理行动,相反,他们停止对网箱投料,延缓鱼的生长,使得各个网箱里面不足一斤的小鱼多,成鱼很少,远远达不到上市出售的要求。
就这样,渔民们给苏锡培出了一个难题:如果强拆渔民就会血本无归,要安抚和安排新的营生就会成为新的问题,不拆又没办法保障水质要求。为保障养殖户的利益,苏锡培决定还是再退一步。他和各部门研究决定放宽三个月期限,让渔民们尽快把鱼养到上市标准后出售并清理。
一段时间过去了,网箱依旧没有清理。虽然鱼已到上市标准,但渔民并不着急出售,他们心里打着“小算盘”,希望把鱼养得大一点,这样能卖出更好的价钱。如此反复,形成“拉锯战”的局面。拖了好几个月,网箱清理工作断断续续,成效不大。
车子在山道间疾赶,作为泉州市最偏远的山区县,德化县除了陶瓷之外,最多的恐怕就是山了,一些山道九曲十八弯,老司机也得捏把汗。
对苏锡培来说,下乡是常态,坐在办公的地方里总觉得不得劲,得去乡里头走走才舒坦。别人一听总会认同地说句“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苏锡培清楚,基层河长就是“施工队长”,要撸起袖子埋头干,可不能“纸上谈兵”。
来到东固水库,苏锡培了解到渔民现在普遍反映全市各处都在清网箱,而且量很大,市场消化不了,导致鱼价不高,没多少人愿意过来收购。
“这……”随行的同事一听就蒙圈了,心里都在嘀咕:难道又要继续拖延几个月等鱼价回涨?还是说政府掏腰包把鱼买下来?
“鱼没有销路,我们政府有关部门能帮忙联系。”苏锡培心里想,但也觉得县里的市场太小,消化不了,必须借助网购平台,并发布信息,联系各地买家。
现在县里正全力发展全域旅游,水口镇被划在石牛山旅游度假区内,其中岱仙湖商务养生度假区及印象石牛山水上演出项目,都需要优质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水干净了,才会有游客来,这是“生态大帐”。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是不可取的,守住绿水青山,才能换来真正的金山银山。苏锡培心中有着一笔“大生意”。网箱养殖能挣钱,但跟这笔“大生意”相比显然得不偿失,县里每年投入数千万资金开展水质提升工程,正是因为河湖生态状况关系到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全县大局,以及全县人民的福祉。
苏锡培一面张罗有关部门帮助渔民吆喝卖鱼,一面着手清理网箱,让渔民们看到县里的决心。面对网箱清理一再受阻,苏锡培组织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分成三个小组到东固水库入户做思想工作,将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为了将工作及时汇总,苏锡培建立东固网箱清理工作群,每天实时跟进东固水库鱼获出售情况和网箱清理进度。他还从县情出发,以人为本,研究制定新的补偿标准,保障渔民的利益。
感受到政府清理网箱的诚意与决心,渔民开始陆陆续续将鱼出售并清理了空网箱。
常言道,堵不如疏。苏锡培十分认可这句话,养鱼是可取的,但要以不影响水库水质为前提,他提出“人放天养”的养殖模式,水库方按此要求寻找到新的承包者,这样既保障了渔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又维护了水库生态环境。
就这样,德化县开展的全面水库网箱清退行动圆满完成。水净百业兴,此话不假,水质改善后几个水库开始发展旅游业。现在,实施过网箱清理的东固水库成了休闲观光、品尝生态农家鱼的好去处。而网箱较早清理完毕的涌溪水库,则依托银瓶湖水利风景区全力发展生态旅游,现已初步形成集水生态保护、滨水休闲、水上娱乐、特色乡村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区,还被省水利厅批准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尽管平时工作十分繁忙,苏锡培总是抽出时间来巡一巡、看一看,上班没时间,他就下班或周末巡河。每次巡河结束,他都会及时将有一定的问题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要尽早清理,确保沿河及河面整洁有序。
而水域治理,德化的母亲河浐溪更是重中之重。但有那么一段时间,浐溪被市民们戏称为“小黄河”,河水一直浑浊泛黄,雨天更甚。走在浐溪河畔,浑黄的河水刺痛了苏锡培的心。
“治水工作可不能马虎,你管没管,治没治,就跟这河水一样,是清是黄,大家看在眼里,明明白白。”那天苏锡培沿着蜿蜒的浐溪走了许久,暗下决心:“就定个小目标吧,先把这‘小黄河’解决了。”
说是“小目标”,其实是“大任务”。经过全面排查、溯源,他发现全县流域内存在非法制砂、水土流失、生活垃圾污水、工业污染、养殖污染、生态下泄流量、饮用水源、“四乱”现象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而“小黄河”,很大程度上是建筑施工工地水土流失造成的。
问题源头找到了,便要雷厉风行地解决它。在苏锡培指导、推动下,德化县河长办及时形成问题清单,逐一印发到相关责任单位,“月报制”“销号制”,一个个制度随之而出,不仅层层细化分解,开列任务清单,更对重点分办任务建档立项,全过程督促、跟踪、协调,任务完成后才可以对单销号。在这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下,“小黄河”渐渐恢复原有的样貌,水质也清亮了许多。
苏锡培并不满足于此。河道走得多了,他也常常萌发出一些治河“灵感”。有天,他像往常一样巡视河道,忽然见到不远处铁皮船上,穿着红色救生衣的水面保洁工正忙着用抄网打捞水面的漂浮物。一个想法猛地在苏锡培心头浮现,为何不能像水面保洁工负责清理河面垃圾一样,委托一支专业的队伍,把这段河流养起来,护起来?
想法不久后变成了现实。经过招投标,县河长办成功将浐溪城关段委托第三方开展河道管养,县聘的河道专管员不单单承担巡河发现问题的职责,也承担起河道水面保洁、两侧驳岸保洁,以及部分沿河道路的保洁工作,真正的完成了河道“管”“养”结合。为避免疏漏,加强河道督导,德化县还采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聘用专业河道督导员,并配备必要的日常巡查设备、无人机等,负责对全县范围内河道的治理和专管员管理效果做监督评价和指导。
“治水管水还需要法制保障。”之前抗拒整改的事件发生几次后,苏锡培便想到了这点。很快,德化县率先设立了河道检察官工作室,建立了保护生态检察协作机制,与周边县联合构建环戴云山生态保护司法联盟,不仅有效震慑了一些危害水质安全的不法厂商,更能开展跨县域、跨流域河长制协调解决水库越界网箱养殖等问题。
这一个个大动作下来,“小黄河”的现象慢慢地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清澈幽绿的浐溪。前不久,正赶上浐溪步行街的三角梅竞相开放,簇簇红艳,繁花似锦,宛若一条“红腰带”环绕河岸,美不胜收。 市民们不由惊叹,那条干净美丽的“母亲河”又回来了!
可不是嘛!在实施水生态治理措施的同时提升河库景观,并相应融入文化内涵,便能为广大居民打造近水亲绿、游憩休闲的场所,还能服务全域旅游,真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