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住,上世纪七十时代中期,每当元旦前夕,亲朋好友之间会赠送精巧的年历片。这些年历片像扑克牌那么大,纸质精巧,有的似有一层涂塑,可防水;不和印着日历,正面印有首领宝像、革命圣地、样板戏剧照等。那是文明禁闭时期的一抹亮色。 拜年卡,其实早在宋朝就有投递“拜年帖”的习尚,叫“送门状”“送飞帖”。到了明代,拜年片盛行于民间,其时叫“拜年帖”。辛亥革命后,这种拜年帖称作拜年片。 开始时,拜年片大都是梅花笺纸裁切的,一般二寸宽,三寸长,上端写着受片人名字,下端署上贺者的名字。解放后,拜年片的方式与图画,五光十色,常见的有单片、合页、连页、书笺等款式;图画更是形形色色,有山水花木、鸟兽鱼虫、民间艺术等,深受人们喜欢。因而,保藏之人不少。听说,清代著名画家任伯年保藏了三十八个国家、约一万九千多张拜年片。后来的挂历是由民国时期的“月份牌”演化而来的。 改革开放初期,各种文明上的禁闭逐步弛禁,于是乎各式各样印刷精巧的挂历、台历、年历片纷繁闪亮上台,成为其时送礼、保藏、赏识而繁荣炽热起来。拜年卡画面的内容也呈现出百家争鸣春满园的局势:动植物有,花鸟鱼虫;时节有,春夏秋冬;人物有,电影明星、健美达人、佳人靓照;还有十二生肖,祖国大好河山景色、国外修建、异国风情、国际油画名作、乃至比基尼“三点式”的泳装等等。那时候,每当元旦前夕,我们都欲想方设法弄到一两本挂历或年历片,既为了保藏、赏识、自用,还能够送人,营建了每当十二月份,挂历、台历、拜年卡热销热送的局势。至今我还保存着几十张不同时代美轮美奂的拜年卡,常见的有十二生肖,印上大红福字或大红灯笼或标志富有的牡丹和腊梅等。有的年历还印了烫金的凹凸版,更显得凹凸有致,精巧高雅,金碧辉煌。后来还一度盛行立体图画的拜年卡,一翻开,各式各样立体喜庆的动物图画或花卉图画就会跳出来,有些乃至还伴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旋律,简直让人爱不释手。记住其时,既要精心遴选购买美丽漂亮且合适赠送给某目标的拜年卡,还要费尽心思地想好夸姣的辞藻,并必恭必敬地书写,再邮递给你想赠送的亲朋好友,这才算完成了元旦前一个重要的夙愿。这些、挂历、拜年卡标志着亲情、友谊、爱情的载体,携着亲人、友人、恋人的祝福和期盼,像鸽子般地在千家万户中飞进飞出。 上世纪九十时代,是挂历的黄金时代。其时每当十二月,“挂历大战”,年年会打响,各大新华书店里的挂历现已大部分脱销,存货也很快被批销一空,出版社年年都会加印挂历,与此同时,挂历的价格亦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据有相关的材料报导:用80克国产铜版纸印刷的对开等级低挂历,1987年的平均价格为每本8元,1988年就涨到了11元,尔后每年增加3元到4元,到1995年时现已涨到了40元。用128克进口铜版纸印刷的高级挂历,在1995年的最高定价为228元。所以在1995年,浙江公民美术出版社、浙江拍摄出版社、西泠印社、我国美院四家出版社,当年的挂历总发行量达210万册,许多种类单册印刷都在10万册以上。当年的挂历大战,为出版社带来了极好的经济效益。那时的挂历除了新华书店发行外,还有些企业为了扩展自己企业的宣扬效应,也纷繁克己挂历,而且作为奖品分发给自己的职工。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坚决阻止国内互赠挂历的告诉》,并对挂历定价进行最高限价,于是乎,现已处于行将消声匿迹和走投无路的挂历工业遭受了最严峻的应战;再加上跟着手机的繁荣鼓起,以及手机功用的多样化,挂历商场成了“隔年的皇历——过期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界。
当年盛行送年历

